地方工科强校笃行不怠——辽宁科技学院
辽宁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坐落在具有枫叶之都、钢铁之都、中国药都美称的辽宁省本溪新城。本篇报道,我们一同了解辽宁科技学院八大办学优势。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学校前身为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成立于1907年的本溪县立师范传习所,是本溪市最早的工科学校。1948年东北解放后,更名为本溪工科高级职业学校,1958年升格为本溪钢铁工业学院,1985年更名为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本溪市高等职业专科学校、本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升格为本科,更名为辽宁科技学院。
优势学科,全面发展
学校开设以工为主,涵盖工、经、管、文、艺、教育等六大学科门类的42个本科专业。
l 五大专业群:冶金材料、采矿工程、制药工程、自动化、教育学和档案文旅
l 1个国家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l 2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
l 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l 11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l 1个省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l 1个省级本科重点支持专业,
l 1个省级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l 3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
l 2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
升学就业,多元培养
学校建有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3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1个,省级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省级双创示范基地1个,省级双创学院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为钢铁产业、医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输送大批“综合素质好、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就业率位居辽宁省高校前列,荣获辽宁省高校就业工作奖励单位。每年来校招聘用人单位1000家以上,其中隶属于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上市公司、知名民企的企业占比超过40%,平均为每名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10个以上,用人单位数量与质量近年屡创新高。
一流师资,助力学子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67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283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650人。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称号1人,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百层次人选2人,千层次7人,万层次42人。宝钢优秀教师7人、创新人才4人、辽宁省教学名师9人,省级优秀教师3人。
潜心科研,服务社会
学校启动服务地方行动计划,面向辽宁省产业发展实际,不断提升协同创新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3个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2个省级人文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1个省级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
1个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
1个辽宁省高等学校新型智库
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800余项
获批各类专利700余项
……
红色教育,立德树人
学校将钢铁精神融入学生成长成才,淬炼钢铁意志、矢志钢铁报国,形成了“东北抗联精神”+“钢铁精神育人”双育人模式。依托“辽宁省东北抗联精神当代价值研究基地”,深入挖掘教育资源,以“一展一馆一剧一廊”,构建红色育人工作体系。学校作为新时代高校“钢筋铁骨”育人共同体成员,不断探索新时代“钢铁思政”育人新模式和行业背景高校协同育人新范式,努力培养具备深厚家国情怀的钢筋铁骨高素质人才。
全球视野,国际交流
学校大力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先后与东盟和东北亚5个国家和地区的10多所海外知名高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与俄罗斯鄂木斯克国立技术大学开展合作办学。与俄罗斯维亚特卡国立大学、鄂木斯克大学采取双导师制联合进行硕士培养,并达成联合共建国际实验室的合作意向。
最美校园,定格美好
学校占地面积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2.7万平方米。现有教学院(部)14个,教职工1000余人,在校生1.3万余人。多年来,努力建设有山有水有文化、一年四季景色美、功能完善设施全的现代化校园,为办学育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校园环境优美、特色鲜明,可概括为:山水校园、生态校园、人文校园、和谐校园。
辽宁科技学院始终弘扬“坚韧不拔、百炼成钢”辽科精神,秉承“明道明德、求新求实”的辽科校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建设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