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活存量 做大增量 优化总量推动实体经济做大做强——高新区今年以来存量企业技改扩能新增投资总额超20亿元
企业作为工业发展壮大的主体,承载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使命。让企业发展得更好,使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甚至做大做强,成为了地方政府***“稳增长”重要课题的核心与关键。
高新区从当初一片荒凉的黑土地,人口不足2万人,仅有4家中药厂,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还停留在村镇水平,到现在的药都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1万人,75户企业投产,46家科研机构入驻,6所医药相关高校落户,以不足全市2.1%的土地和5.8%的人口贡献了全市近20%的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在全国生物制药产业集群排名第五。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更离不开驻区企业自身的努力和实干。
今年以来,高新区存量企业再度爆发,技改扩能和增量投资势头强劲。华润本溪三药、药联制药、仙草堂、开普医疗、爱尔创科技、科泰生物、迈迪生物、大石药业、药大药业、寨香农业等已投产企业,纷纷启动了技术改造或者增量投资项目建设工作,总投资超20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9项。仙草堂投资1.2亿元实施全自动生产线及配套设施GMP改造现代化物流中心、GAP基地建设项目;华润本溪三药投入1亿元,实施提取车间和制剂GMP改造项目;新高制药投资1亿元,实施三期工程建设项目;安迪生物投资2亿元,启动安迪药物安全评价中心项目;药联制药投资10亿元,启动药联生物技术创新产业基地项目;开普医疗投资2.8亿元,启动高端CT产业化研发项目;琦润生物投资2.5亿元,实施儿童健康营养水建设项目;迈迪生物投资1亿元,实施高端生物制剂生产线建设项目;寨香农业投资1亿元,实施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建设项目。爱尔创投资5000万,新建注射陶瓷套筒及陶瓷插芯毛坯生产基地、科泰生物投资5500万,进行新型载药体系开发等投资千万级以上项目8项。另外,美罗君元、未来生物、晟麦实业、富东制药、本源制药、科硕营养科技、东方人等企业也分别有50—350万元的技改投入。
这些企业为何今年的技改扩能和增量投资都有所增加?在采访中,药都企业家们说,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入驻药都后,得到了快速发展,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实施技改扩能势在必行。而药都的发展前景及区位、交通、服务、科技、人才等优势也给了企业扩大生产再投资的信心。技改后,企业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运营和生产成本大幅下降,产品质量显著提升,提升了产品核心竞争力,扩大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综合实力将得以增强。另外,存量企业的增量投资也为高新区产业发展带来动能,拉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008年入驻高新区的辽宁药联制药有限公司建设之初没有办公楼、没有生产车间、没有实验室……有的是一个国内独家的门冬氨酸钾注射液项目和对成功的向往。在总经理于洋的带领下,经过3年的基本建设,公司于2011年正式实现了投达产。而现在的药联制药已经发展成为一家占地面积7.6公顷,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累计总投资3.5亿元,拥有职工200余人的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制药公司。其主打产品国内独家上市的门冬氨酸钾注射液,被国内各大医院广泛使用。2015年度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约3.62亿元,实现税收2101万元。
逐步走强的辽宁药联制药有限公司本可高枕无忧,去享受创业成功后的安逸生活。但是辽宁药联并没有选择安逸,而是选择了再创业。选址西高堡裴后沟,投资10亿元打造辽宁药联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生物技术创新园及生物技术产业园。计划用6年时间完成建设,并在建成后申报国家级生物技术研发中心和新技术产业平台,实行“开放式”、多种“合作式”管理运营,筑巢引凤、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专家、学者、团队进驻。药联之所以选择了再次创业,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医药产业的广阔发展空间,也更看中了中国药都这片培育医药企业成长的沃土,让更多优秀品种和项目都能够在药都实现产业化生产也成为了辽宁药联再次创业的最大愿望。
与辽宁药联的二次创业经历类似的还有不断前行的开普医疗。从一个影像医生的国产影像梦开始,开普医疗董事长孙兆昌在药都这片沃土从零开始开创了跻身国内一流、国际主流市场、惠及百万民生的开普医疗影像产业。在他的带领下,开普医疗经过六年的技术攻关和开拓创新,目前已经研发生产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磁共振以及X线产品,获得33项专利和24项产品注册,产品覆盖全国并远销***市场。
然而,孙兆昌并没有停下不懈拼搏的脚步。2015年底,他重新出发,组建拥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研发团队,向医学影像领域技术门槛最高,更加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高端大型医疗设备—CT(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的自主研发进军!要知道,能够研发CT的厂商国际国内加一块还不到十家。开普影像立足本溪药都,广泛吸引北京、上海、广州以及美国等全球各地一流的研发精英,综合全球优势的制造资源,总投资规模达到2.8个亿,计划在未来3-5年研发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端CT设备,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推动分级诊疗和高端医疗设备的普及,以及国产高端医疗设备全面走向国际市场贡献自己的力量。
近年来,爱尔创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和创新,逐步掌握了从氧化锆粉体到精密加工陶瓷套筒的全套生产技术,且所有加工设备国产化,生产出了韧性大、加工精度高、绝缘性好的高性能纳米氧化锆陶瓷套筒及插芯,一举打破日本企业对氧化锆陶瓷套筒的垄断地位,依靠低价格、高质量“赶跑”占领国内光通—氧化锆陶瓷套筒和插芯领域多年的外国企业的同时也打下了属于他们的“江山”。目前,爱尔创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光通讯陶瓷套筒及氧化锆瓷块生产基地,其主营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位,并远销韩国、台湾、东南亚、北美、欧洲等地区。
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爱尔创摒弃了陶瓷套筒及陶瓷插芯毛坯产品的原有工艺生产和产品的外购,投资5000万,建设国际一流的注射陶瓷套筒及陶瓷插芯毛坯生产基地为辽宁爱尔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配套生产注射陶瓷套筒及陶瓷插芯毛坯产品,实现自给自足。
建成后的注射陶瓷套筒及陶瓷插芯毛坯生产基地通过注射工艺,将产品的生产能力提升近一倍,实现年产注射套筒及插芯毛坯3亿支,注射插芯2.4亿支,产品全球占有率达20%以上,年产值1.1亿元,让爱尔创把“陶瓷套筒”等光纤通讯连接器核心部件领域的“江山”牢牢坐住。
在药都的香槐路上有一个看起来并不那么惹眼的企业,它不像大多数驻区企业那样拥有偌大的厂区和成片的厂房,它没有厂区,只有一栋5、6层高的办公楼。这样的企业在大企业集聚的中国药都之中,很难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了解它的人却没有一个敢小瞧它,因为它手中有着一个自主研发的市场潜力巨大的国际级大项目——心脑血管疾病检测体外诊断试剂。
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试验,用于检测心脑血管疾病体外诊断试剂终于研发成功并通过国家药监局的审批。这意味着辽宁迈迪研发的用于检测心脑血管疾病的体外诊断试剂可以批量生产并进行销售,可以给公司带来相应的效益。同时,这更意味着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极高又让人防不胜防的心脑血管疾病终于可以被提早发现了,这绝对可以算得上是人类的福音。
低调的迈迪人说,这个项目是国内首创。而事实上,实现这种检测技术并将其应用到临床上,辽宁迈迪是国际上的第一家。
今年,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辽宁迈迪决定将该项科研成果转化为效益,分两期投入1亿元,改建6000余平方米的厂房,建设用于检测多种肿瘤的二乙酰精胺和检测心脑血管的TAFI等各种体外诊断的ELISA、生化试剂、快速诊断试剂和基因检测的生产线。将其科研成果转化到生产,进行批量生产,批量生产后,只心脑血管疾病的体外诊断试剂盒一种产品预计年销售额就将达到2亿元以上。
在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进程中,调结构俨然成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必修课”,高新区新兴产业企业在传统行业江河日下的今天,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让主动调结构,全力促振兴的山城看到了新的希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