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日报】在持续深耕中积蓄向下扎根的力量——写在辽宁晟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二期项目在高新区建成投产之际
人,一旦有了坚定的信念、精准的眼光、成就一番事业的思维,加之能够坚持在某个领域深耕细作的劲头等,便不难从千万条道路里,选择出更加适合自己的长远发展之路。
在食用油行业持续深耕的30年时间里,辽宁晟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屈铭做出过许多重要决策。包括最初决定离开工作7年的科研岗位转而做起民办企业,也是经他深思熟虑的结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负责把实验室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推向市场的屈铭,接触到一个将种植和加工产品连在一起的成果——月见草油。当看到这样好的原料还没有体现出附加价值,就被接受技术扶持的市场人员贱卖掉原料以及粗加工产品,这让屈铭感到十分可惜。当时,因为中科院是科研单位,不宜做工厂,于是,屈铭便萌生出自己办企业的想法。
1999年,屈铭就地在大连创办了大连圣基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也就是辽宁晟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创业初期,与国内其他食用油企业的发展战略不同的是,屈铭选择了一条差异化的竞争道路——“先国外,后国内”。他们通过与外企合作,开展特种营养油脂的研发,在努力实现月见草于国内的种植生产加工规模化的同时,将月见草油严格按照行业领先的欧洲质量标准进行加工。就这样,由大连圣基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具有“中国制造,欧洲质量”的油料精加工产品,直接出口到全球40多个国家。
到了2008年,当国内营养油脂行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时,已经处于行业上游的大连圣基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开始思考如何创新。正是这一年,对企业有着新的发展构想的屈铭再做决策:加大产品出口量、开拓国内小品种油市场、产品研发要聚焦在大健康产业上。最后一点,恰好与本溪围绕生物医药产业打造健康之都的想法不谋而合。
接过本溪抛来的橄榄枝,屈铭在高新区建立了功能更加完善的生物脂生产基地——辽宁晟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称晟麦实业)。于本溪扎根生长的14年里,当地优质的营商服务以及相关政策对于企业的帮扶,为晟麦实业的二次创业锦上添花。经过企业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共同努力,晟麦实业将国内业务从0做到了2亿元,产品种类也逐渐增加至目前的17大类、100多个规格。
就在外界为此鼓掌喝彩之时,另一个好消息也从本溪市高新区传来:晟麦实业二期工程特种植物油料精深加工产业化项目建成投产……
企业安心扎根的背后,是山城硬核营商服务在护航
2021年4月27日,平时很少发布微信朋友圈的晟麦实业总经理屈铭发出一条文字配视频的消息。文字部分写着:这是创业22年,第三次奠基礼。再看视频内容,拍摄的则是晟麦实业二期项目奠基典礼的图像。
选择在本溪建设二期项目,正如屈铭当初决定到此创业那样,用他的话说就是:“在这里,我甚至可以看到企业未来十年的发展是怎样的。”而令这样一位企业高层决策者能够安心将企业建设在一方水土之上,最为关键的原因之一,便是地方政府提供的优质营商服务,实施的惠企政策、相关政策红利的发放等,均在为企业的扎根发展保驾护航。
晟麦人至今记得,2008年,他们刚到本溪建厂时,高新区百合街6号还是一片玉米地,没有水,没有路,没有动力电。为了确保企业能够如期投产,晟麦人决定同时间赛跑,将一期项目的开工时间提前至当年的11月17日。由于当地施工队伍普遍没有在冬季施工的经验,因此屈铭特地从黑龙江请来了曾给漠河做过冬季施工的团队。又因入冬以后,高新区的许多水泥搅拌站都进入了冬休期,为满足晟麦实业的需要,高新区政府特地在当地协调了一家水泥搅拌企业配合拌料。据几位曾经参与过晟麦实业一期工程建设的老员工回忆:“那时,大伙和水泥搅拌企业的工人们一起,把沙子用锅炒热,拿烧开的水来和灰,为了保证送来的混凝土不被冻住,搅拌站的工人在运料的过程当中还特地给混凝土采取了保暖措施——盖上棉被。”
与一期项目相隔13年,晟麦实业二期项目于去年11月完成了厂房的建设及验收,并已投产。令屈铭印象深刻的是,厂房建成不久,涉及房产证办理和房屋验收的相关部门便现场联合办公、特事特办,使企业拿到房产证的时间由原来的一个月缩短至7天,这也确保了企业接下来顺利申请到银行贷款。
不仅如此,让晟麦人感到温暖的画面还有:今年疫情期间,大连海关所属本溪海关在晟麦实业进口亚麻籽原料的过程当中,提前多次与企业沟通、制定了合理的通关方案,不但替企业节省了一定的车辆滞场费,同时也保证了企业能够持续生产并按时交付订单;晟麦实业在出口产品时,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溪办事处对该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帮扶措施,既帮助企业提高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又加快了货物的通关速度;不久前,本溪市政府领导深入开展“六个年”活动,与晟麦实业总经理屈铭进行座谈,面对面问需于企业,实打实帮企业解决问题。
对此,屈铭感慨地说:“一段时间以来,本溪市政府工作者帮助我们对接了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洽谈,目前已经达成了一定金额的融资意向,同时,还协助我们申请了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证以及辽宁省长质量奖。我想,在创业之路上,有了这样一座城市为我们助力,我们也将继续深耕,让企业能够站上更为广阔的舞台、赢得更加深入人心的口碑。”
国内业务从0到2亿元的背后,是专注与创新共同助跑
作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油脂加工企业,晟麦实业在本溪建厂以来,不仅产品当中添加了新成员:亚麻籽油、苏籽油、琉璃苣油、葡萄籽油和软胶囊等,而且服务范围也涵盖了包括高端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在内的多个领域。
在晟麦人眼中,从一粒籽到一滴油的过程,既是技术,也是艺术。据屈铭介绍:“对于晟麦来说,原料的质量将直接决定着产品的品质,因此,我们特别重视农业原料的来源,从企业创立开始便一直培育自己的种植基地。每年,到了种子成熟的季节,我们会将颗粒饱满、营养丰富的籽列为原料的备选,经过收割、脱粒、晾晒、筛选,再统一打包发往工厂‘体检’,只有品质完全满足合格标准的籽,才会进入下一个流程。”
在晟麦实业的生产车间,经过风选、去重、去磁等10个环节的净选,留下的是纯净度高达99%的油籽。再经冷榨、过滤、精炼等工序之后,油料便可以包装出库了。提到产品近年来的出口及内销情况,屈铭难掩自豪之情:“到本溪创业后,公司的出口业务由原来的1亿元,增长到现在的2亿元,而国内业务则从0起步,做到了现在的2亿元。可以说,进步的背后,是晟麦人的专注与创新在共同助跑。”深耕营养油脂领域的23年,晟麦人心无旁骛。疫情期间,曾有投资者找过屈铭,希望与他合作办一家生产口罩、防护服的工厂,但被屈铭果断拒绝,在他看来,晟麦实业的目标始终如一,那便是把所有精力都用来做好营养油脂的研发、生产、销售。
选择入驻云平台、以直播带货等创新营销方式开拓新市场,是在2019年。当时,一方面为缓解上一年由于市场因素造成的短暂性经营困难,另一方面为进一步扩宽销售渠道,晟麦实业决定,尝试线上运营。然而,通往成功的道路没有捷径,由晟麦实业内部员工组成的零经验电商团队,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因效果不太理想,公司又先后采取了电商业务外包、第二次自主运营、赴外学习等方法,直至2021年,由晟麦实业员工第三次组建成的电商团队经过此前的摸爬滚打,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线上营销思路。据晟麦实业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年底,晟麦亚麻籽油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的特种营养油脂产品销量冠军,日订单量达5000件。另有数据显示,目前晟麦实业的线上销售额在整体销售额中占比20%。
在晟麦实业,注重设备更新以及产品研发等环节,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过去,一些在生产当中依靠人工检测的环节,现在均已被智能设备所取代,而这种数字化的生产模式,也将助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实现高跳快跑。在研发方面,晟麦实业每年都会拿出总销售额的3.2%作为研发经费,他们不仅拥有一支知识全面、水平先进的研发团队,专门从事营养油脂的研发与应用,而且还与多个在行业当中具有优势的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研发专利产品。据屈铭介绍,经过企业技术团队的不懈努力,晟麦实业已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分别为《一种核桃油的制备方法》、《一种石榴籽油的制备方法》、《一种低四氢大麻酚含量的火麻仁油的制备方法》、《一种从北五味子中提取三萜类物质的方法》。
相依相伴14载的背后,是一家企业与一座城市的共融
在屈铭看来,当初选择到本溪创业,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企业要到一个能够与它水土相服的地方去。
那么,何为“一家企业与一座城市的水土相服”呢?屈铭给出的答案是:“我需要它的同时,它也在需要我。”
扎根本溪高新区发展的14年里,晟麦实业获得了多项企业荣誉,其中也包括对本溪市经济发展和人员就业做出贡献的“本溪市外贸出口企业贡献奖”和“本溪市创建充分就业县区工作先进单位”。
在晟麦实业,几乎一半以上的员工都来自本溪,而其余从辽宁省内其他城市到此工作的员工,大多数也在这里安家落户。工作当中,员工在晟麦实业工作的心情,是屈铭比较在意的。平日里,他会把改善企业办公环境、改善企业生产环境、改善企业厂区绿化环境和改善员工食宿环境等列入工作计划,然后逐一推进,逐一完成。在晟麦实业的生产车间,入口处除了张贴着与企业生产相关的要求及规章制度等以外,还张贴着一个暖心的问候:今天,你微笑了吗?
“要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要做一家好企业。”这是屈铭一直强调的。在他眼中,好企业的标准是:要自身发展得好、对员工好、对客户好,更要对当地社会好。为了带动本溪满族自治县与桓仁满族自治县的农民就业,屈铭特地把公司的一部分月见草种植业务拿到本溪两县来做。从2009年至今,晟麦实业的工作人员经常会深入到本溪两县,寻找有意向签约种植月见草的农户及贫困户,并向他们传授相应的种植技术。值得一提的是,这项业务早已在本溪两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扶贫产品。
今年4月,在晟麦实业的一间办公室内,工作人员正忙着在电话里与本溪的农民们沟通签署2022年月见草种植合同的相关事宜。待到这个夏天,在本溪两县的土地上,诸如这样的唯美景致又将映入人们的眼帘:大片大片的淡黄色月见草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地摇曳着……
本报记者 武佳琪
详见《本溪日报》4月25日五版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